俄烏沖突對銅供應影響較小 銅消費不及預期
發布時間:2022-03-02 20:49:03來源:
元宵節后,由于銅市場消費不及預期,下游訂單回落,導致銅加工企業原材料消耗緩慢,制約了2月中下旬的補庫,導致國內銅庫存出現明顯的累庫。在供應逐步寬松的情況下,銅現貨升水明顯回落,基差也大幅下滑轉為負值。伴隨保稅區銅庫存的增長,國內銅進口需求減弱,洋山銅溢價跌至近2年低位。其主要原因,一方面是高銅價抑制銅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,越來越多的終端消費企業難以承受高銅價的成本壓力,而高銅價導致投機買盤推動銅價進一步上漲所需的資金越來越多,投機買盤逐漸偃旗息鼓;另一方面,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,房地產行業出現回暖但不足以恢復高增長,而家電、汽車和輕工業等領域銅消費繼續下滑,海外補庫力度也在減弱,機電產品銅消費量也明顯降低。
國內銅供應轉向寬松
現貨升水回落,基差急劇下滑
盡管LME市場擠倉活動尚未結束,但是國內銅市場供應逐漸寬松,現貨升水明顯回落。截至2月24日,長江有色市場1#銅現貨升水回落至70元~110元/噸,上海有色市場1#銅現貨報貼水10元/噸至升水50元/噸,告別了去年10月份至今年1月份的高升水階段。
從銅期現價差來看,2月下旬,銅現貨價格出現滯漲甚至下跌,使得銅的基差急劇下滑至負值。最終使得國內銅期貨從此前的Back結構轉為平水結構,這意味著銅供應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去。截至2月24日,分別以長江有色市場和上海有色市場1#銅現貨價計算的基差下滑至-100元/噸和-130元/噸。
國內銅累庫比較明顯
從交易所銅庫存來看,截至2月18日,上期所銅庫存升至13.6萬噸,較去年同期增長20.8%,創下2021年7月9日以來最高紀錄,可供國內銅市場消費5天左右。而LME銅庫存也基本上止住下降勢頭,在2月24日穩定在7.4萬~7.5萬噸左右。
保稅區銅庫存方面,盡管2月中上旬銅進口虧損,但是上海保稅區銅庫存在海外銅陸續到港的情況下,進一步增加國內銅庫存的供應壓力。截至2月24日,上海保稅區銅庫存升至20.5萬噸,創下去年10月18日以來的最高紀錄。
洋山銅溢價跌至近兩年低位,銅進口需求疲軟
由于國內銅供應需要大量進口,銅進口到岸溢價關系到銅的進口成本。近期,洋山銅溢價在2月下旬降至近2年低位,中國銅進口需求疲軟。截至2月24日,洋山銅溢價下降至22美元~40美元/噸,創下去年7月15日以來最低紀錄。
從進口盈虧來看,隨著洋山銅溢價回落,銅進口成本下降,從前期的虧損轉為小幅盈利。截至2月23日,3個月銅進口盤面盈利326元/噸,內外比價變動不大,維持在7.24左右,主要是進口溢價在下降。
銅消費明顯不及預期
國內穩增長政策延續積極
為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,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印發了《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》,在財稅、信貸、保供穩價、投資和對外貿易、用地、用能和環境政策等方面對工業予以支持。其中,財稅扶持政策主要兩個方面:一是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,中小微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的單位價值500萬元以上的設備器具,折舊年限為3年的可選擇一次性稅前扣除,折舊年限為4年、5年、10年的可減半扣除;企業可按季度享受優惠,當年不足扣除形成的虧損,可按規定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扣除。二是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,將2021年第四季度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,延續實施6個月;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、充電設施獎補、車船稅減免優惠政策。
經濟下行壓力尚未逆轉,只是溫和改善
從高頻指標來看,元宵節后,很多制造業復工不及預期,首先從發電耗煤這個指標來看,全國各地遭遇寒潮天氣影響,居民用電需求旺盛,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沒有回升到1月中上旬的水平。截至2月20日,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為76.69萬噸,1月中上旬在80萬噸以上。
銅加工企業補庫不積極,終端采購低迷
從銅材加工企業來看,元宵節后,由于訂單不及2021年同期,原材料庫存消耗緩慢。銅材加工企業補庫并不積極。截至2月24日,8mm銅桿加工費維持在620元~820元/噸,進一步推升乏力。
電線電纜方面,部分中小電纜企業訂單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四分之一,而且包括工程機械用線纜和機電產品用的漆包線訂單同樣在下降。
汽車方面,2月份,乘用車產銷同比繼續增長,但是較1月份環比下降。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2月14日—20日,乘用車零售32.9萬輛,同比增長67%,較上月同期環比下降32%;乘用車批發43.3萬輛,同比增長142%,較上月同期環比下降9%。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,新能源市場1月份零售35.2萬輛,環比去年12月份下降25.8%。
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
對中國銅供應影響較小
從銅礦儲量來看,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《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0》顯示,截至2019年,全球銅礦資源儲量約為8.7億噸,產量為2000萬噸。銅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是智利,大約為2億噸;其次是秘魯和澳大利亞,儲量都為8700萬噸。而俄羅斯銅儲量約為6100萬噸,但產量只有75萬噸左右。
從銅礦產量來看,全球銅研究小組(ICSG)的數據顯示,2020年,全球銅礦產量為2063.4萬噸,而俄羅斯銅礦產量僅為81萬噸。俄羅斯現有在開發的銅礦,只有一座是世界級大銅礦,即俄羅斯烏多坎(Udoka)銅礦。
從中國銅礦進口方面來看,2021年,中國進口銅礦石及精礦2340.4萬噸,其中從智利和秘魯進口量最多,分別為888.2萬噸和554.3萬噸,基本上沒有從俄羅斯進口銅礦石及精礦。
從全球精煉銅產量來看,全球銅研究小組(ICSG)的數據顯示,2020年,全球精煉銅產量為2450.5萬噸,而俄羅斯銅產量為103.6萬噸,占比僅為4.2%。中國精煉銅進口主要來源于為智利、哈薩克斯坦、韓國、日本和秘魯等國,來自于俄羅斯的精煉銅很少。
地緣政治危機
或致全球通脹壓力攀升
從美國來看,1月份,美國通脹創下1982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。2021年以來的美國通脹是供需雙方共振的結果,尤其是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干擾導致供給因素超過需求因素,而美國“工資-通脹螺旋”特征初露端倪。俄羅斯與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可能從能源端加劇美國通脹壓力。2021年,俄羅斯貢獻了全球油、氣出口總量的12%和21%。目前,歐美對俄羅斯制裁尚不涉及能源,但市場對能源供應的擔憂在助推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,這會導致全球能源成本攀升,很大可能傳導至商品和服務領域。
據彭博社報道,2月23日,在由洛杉磯世界事務委員會主辦的經濟討論會上,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Mary Daly表示,她正在關注地緣政治形勢的發展,但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看到任何因素可以說服她不支持3月份的美聯儲加息。
歐洲方面,歐洲地區對俄羅斯的油氣供給依賴度更高,北溪2號項目的暫?;蜻M一步加重歐洲能源市場短缺。2021年,俄羅斯出口歐洲油氣貿易量占全球出口至歐洲貿易量的29%和36%,向歐洲輸送的管道氣約占歐洲天然氣總進口量的35%。目前,歐洲經濟主要是依靠量化寬松支持,一旦通脹持續高企,歐洲央行可能被迫結束量化寬松政策(QE),被動加息。在此之前,英國已于1月份啟動加息步伐。
綜上所述,由于元宵節后旺季消費不及預期,國內銅供應轉向寬松,主要表現在銅現貨升水明顯回落,基差轉為負值,顯性庫存明顯累庫,而洋山銅溢價回落暗示進口需求疲軟。從需求端來看,銅消費確實弱于預期。
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急劇動蕩,但是對中國銅供應影響較小。一方面,俄羅斯銅礦儲量雖然較高,但是實際銅礦產量較低,且中國從俄羅斯進口銅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另一方面,俄羅斯精煉銅產量僅僅占全球的4.2%,且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精煉銅也很少。
從宏觀層面來看,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短期可能觸發避險情緒,但從中期來看,會進一步推升海外經濟體的通脹,歐美等央行不得不加快貨幣緊縮,最終會導致全球經濟復蘇乏力,甚至導致歐美地區發達國家重新陷入衰退,而銅消費前景則由此前新能源帶來的樂觀預期轉為謹慎或者不明朗。